随想集
斗,是人的一种本能,从血溅荒野的决斗,到斯文沉静的对弈;从邻座间的攀比,到情敌间的鄙恨;从精辟咄人的口辩,到拳脚兼用的手搏;从万物生灵的竞优,到物极必反的对抗;从正负电子的驱逐,到阴晴气候的运转,都溢沸斗的气息。如果人类脱离了本能,即为淘汰于自然,既淘汰于自然便无立锥可谈了,世界也就不世界了。因为人是在大自然间的精华,是自然间斗争的产物。它产生于斗争,必消于斗争。只是社会的发展,文明的酝酿,方式不同而已。
佛学中有种“空”的说法,即为万事归于空,万物纳于空。与此相仿的说法,生活中有“静以致远”“深不可测”,这只是一种说法。相对的说法,抽象的凝固时空的停顿,大观宇宙,渺渺无际,实有多深,光年所至,皆不为边。但纳于“空”,却似有其轮廓。只有静思才有其形,躁动之心是不可领悟的。故:为人处世应重其行,勿在言。只有在不知不觉的行动才有所获,故人常说聊天只是空闲之人的牢骚而已。
回想自己走过的路,只像是在奔驰的列车上,偶然在转头间,瞟见的一道顿时留在脑海里的风景。当时的心境,感触,情思,举止,神情都是在不自觉中。而总有些愚昧的人,总意图让自己再一次走进自己过去的历史,留恋那些早已飞入尘埃中的霞影。就像想让一只美丽的蝴蝶在同一时刻,同一高度,同一姿势,两次飞过我们的眼前,这是违背自然的。
自信不等于狂妄,执着不同于蛮撞。它们的关系同于锅底的火跟锅里的火,锅底的火是将食物烤熟,锅里的火则会把食物烧焦。当然,锅底的火如果太大,太猛,结局也会一样。
世间的草木鸟虫,飞禽走兽,都生活在一个圈里面。多了谁也不足为奇,少了谁也不足为怪,真是个大千世界。
翻阅一些名家名作,才感悟到世界尽如此奇妙。甚至千百年前的人和事都有些不可领悟。难到我们居然如此肤浅,流于平淡,或许在生活之中还是缺少一颗平静的心和一双锐利的慧眼罢。
或许这世界永不会平静罢,斗争象遗传中的显性同隐性一般,一边是在爆发,另一边则是在酝酿,不在现在,便是在将来。
怀疑自己是对自己的不相信,也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,它来源自身心里的不安和自己的软弱,是弱小者的象征。
担心自己不会被人接受和自己不会接受别人是辩证统一的,就同自己跟影子的关系。
虽然大家都认为自己有且仅有一个。但在一百个人眼里却有着一百个自己的性情,外貌,才学,胆力,故又好像觉得自己千姿百态,无所不在。当然只有名人才有这等福气。好人是千百万人的整体,坏人则是对一个人片面的分解。这取决于别人的目的。
实际上每个人每一秒钟的言行,举止,心态,神情,每一个不经意的微小的动作,思想都在传写着自己的历史,所以要好好把握自我才对。
世上的形态变幻莫测,人的思想不应一成不变,始终如一。社会发展了而你却在墨守成规,是会被淘汰的。
象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一样,任何事情也有一个关键点,看问题不着力于这一点,如打蛇须打五寸,是很难理清头绪的,这也是聪明人同庸俗之人的异处。
听人谈话是很有趣的,每一个人仿佛都在向你倾吐心思,或欢愉,闷烦,激动,或不满,气愤,委屈,那眉挥舌舞的神态,手指脚踢的动作。一张张唾沫四溅的嘴,你会发觉人本源于动物,只有那些面目沉着,谈吐挫词有序,不露神色的人让人捉摸不透,那些象立在荒野的乔木,能觉春秋四季,却不能看懂其意图,别有一番情趣。故在唇枪舌战辩论场,或瞪眼叉腰,指桑骂槐的街骂中,你勿急于参战其中,不妨做个恭敬地旁听者,体会体会这大千世界里的人间百态,言为心声,心蕴品德。
绘画是一种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抽象思维,在二维空间上创建三维空间,用笔或其它工具用调出的色彩,描绘出人的思想,画面上的客观事物,具象或抽象的符号都是在比较中产生出来的。现实与幻觉的比较,长度与宽度,浓与淡,实与虚,深与浅,多与少,明与暗,白与黑,实质上它是人在思想上的斗争的代言。它象征着人性的矛盾和斗争现实中丑和美,恶和善的对立。是人类征服自我,发掘自我,发展自我,完善自我的一个暂时而永久的缩影。
世间是有真理的,就象地球确实存在着液态的水资源,而有的人用它嗽口,有的人用它洗脚,有的人用精美的器皿盛着喝,有的人却俯在地上喝,有些地方视为稀有,而有的地方却泛滥成灾。世界上有许多信仰,许多区域观念,在不同的环境,不同的时空间,对同一件事物人们认识是不同的,所以,我们看问题须从整体出发,从大局出发,存有私心杂念,真理也只是个虚名借口了。
在一个野蛮之地,是进不上什么道德与良知的,文雅的谈吐,被视为做作,善意的招呼,误解为多余和举动,只认为浸泡在烈酒肉林中,才是人生的快意,需要的东西就占有,不在乎什么是掠夺,不在乎手段,实有像但丁“神曲”的鬼泣狼嚎的地狱,十八层以下的地狱。善良的人一丝希望被一股股焦味带着弥漫的腥臭味,纠缠,实难享受,每个人都拥有那晒太阳的权利。
人生的旅途,漫长而又短暂,弹指一挥,十余年已往,虽觉得庸俗平淡,不值回顾,却也能清晰视出几个阶级,不同原因的事物和人多少决定了成长的轨迹,哇哇落地,奠定了人生的起点,入校求学,开始了人生的求索,升学的炼炉,转折了生活的方式,其间,母亲的一次教诲,父亲的一番责诉,同桌间的一回葛隔,朋友们一封特殊的书信,等等,看似生活上一个微细的交往,细小的动作,却让人生更换着颜色,替换着主题,改变着轨迹,或喜或忧,或闷或欢,昨日的对,成了今日的谬论,今日的理想,成了明天的闲谈,一切都在自相对立,自相抵消。